親水作用色譜(Hydrophilic Interaction Liquid Chromatography,簡稱HILIC)的機(jī)理主要基于極性分子與固定相之間的親水相互作用。以下是關(guān)于親水作用色譜機(jī)理的詳細(xì)解釋:
### 一、固定相與流動相
1. **固定相**:在HILIC中,固定相通常是一種極性材料,如親水性多孔硅膠或聚合物。這些材料具有豐富的極性官能團(tuán),如氨基、羧基、氰基、二醇基、酰胺基等,能夠與極性分子形成較強的相互作用。常見的親水作用色譜柱包括硅膠柱、氨基柱、氰基柱、二醇基柱、酰胺基柱和兩性離子柱等。
2. **流動相**:流動相在HILIC中通常由水和有機(jī)溶劑(如乙腈或甲醇)組成,形成一種相對非極性的環(huán)境。在這種環(huán)境中,極性較強的分子更傾向于與固定相的親水官能團(tuán)相互作用,而非極性分子則更容易被流動相中的有機(jī)溶劑帶走。通過調(diào)節(jié)流動相中水和有機(jī)溶劑的比例,可以有效地控制極性化合物的保留時間和分離效果。
### 二、分離原理
HILIC的分離原理主要基于分配和靜電相互作用:
1. **分配作用**:分析物在富含有機(jī)溶劑的流動相和吸附在固定相表面的水層之間進(jìn)行分配。極性較強的分子更傾向于與水層相互作用,因此保留在固定相上的時間更長。隨著流動相中水相比例的逐漸增加,樣品組分逐漸從色譜柱上被洗脫下來。
2. **靜電相互作用**:固定相表面的離子基團(tuán)(如解離的硅醇基)與極性分子之間的靜電相互作用也可能在分離過程中起作用。這些靜電相互作用可以增強或減弱分析物與固定相之間的結(jié)合力,從而影響其保留時間和分離效果。
### 三、分離過程
1. **樣品加載**:在HILIC中,極性樣品被注入到色譜柱中。通常,樣品需要溶解在一種含有高比例有機(jī)溶劑的溶劑中,以減少樣品在柱上的初始保留。
2. **親水相互作用**:樣品組分根據(jù)其親水性與色譜柱的親水性固定相發(fā)生相互作用。這些固定相具有極性,能夠吸引極性樣品分子。
3. **分離**:由于樣品組分與固定相之間的親水作用強度不同,它們在色譜柱中的移動速度也不同。極性較強的分子在柱中保留時間更長,而極性較弱的分子則較快通過色譜柱。
4. **洗脫**:隨著流動相中水相比例的逐漸增加,樣品組分逐漸從色譜柱上被洗脫下來。洗脫通常采用梯度洗脫方式,即流動相的組成隨時間變化,從而實現(xiàn)不同極性化合物的逐步洗脫和分離。
綜上所述,親水作用色譜的機(jī)理是基于極性分子與固定相之間的親水相互作用以及分配和靜電相互作用共同實現(xiàn)的。這種色譜技術(shù)特別適用于分離極性化合物,如糖類、氨基酸、核苷酸和其他小分子極性物質(zhì)。